丁一諤教授, 現任上海市龍華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常州孟河醫學傳承學會副會長。196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73年參加陝西中醫學院西學中研修班脫產學習一年半,1976年在南京工作期間拜南京中醫學院院長鄒雲翔教授為師追隨鄒老臨診,學習鄒老對孟河費氏醫學的心得體會。1976年調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工作后再隨其父丁濟民(上海名中醫)學習,深得孟河醫學好丁門之臨床精粹,丁教授為中國江南中醫界一代宗師丁甘仁的嫡四世孫。 丁教授對肝病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有相當的造詣。近年來從事中西醫結合老年醫學的臨床與虛證的研究,擅長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老年病、內科雜病以及老年虛症的調理。發表「胎盤製劑治療老年虛證病人的臨床觀察」等多篇論文。「還精煎延緩衰老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的科研成果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此外,丁教授還熱心推動中醫藥學走向世界,有多項交流工作,曾在國外多處合作與講學,包括泰國華僑中醫院,德國不萊梅紅十字會中醫診所等。2006年受邀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西洋中醫學院講課,深受國外執業醫師與外國學生的好評。
教授,前北京中醫科學院針灸骨傷學院針灸系主任,前北京宣武中醫醫院院長,經絡診察專家。 王居易教授上世紀60年代早期取得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學歷,畢業后即從事中醫臨床工作。曾任中國中醫藥學院附屬宣武中醫醫院院長,《美國整合醫學雜誌》常務編輯,中國中醫藥學院資深教授,《中國針灸》雜誌主編。目前任北京王居易經絡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王教授自1962年起即從事針灸及中醫臨床,積累了近50年的豐富臨床經驗,成為應用傳統經絡理論診治疾病的專家,擅長於治療中風、脾胃病症,各種痛症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如疲勞綜合征、免疫功能降低、內分泌紊亂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療效。王教授曾在多個國家講學並開展多項臨床針灸的研究。
郝萬山,男,1944年11月出生,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秘書組成員、中國老教授協會邊緣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常務理事。馬來西亞檳城中醫學院終身客座教授、捷克中醫學院永久客座教授。郝教授多年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優秀主講教師、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優秀指導教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經典著作全國示範教學《傷寒論》主講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山東教育電視臺《名家論壇》等主講嘉賓。多次應邀到新加坡、 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法國、捷克、韓國,以及包括臺灣、香港在內的國內多省市講學交流。臨床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難治病證和精神抑鬱症等的治療有豐富經驗。研究方向包括六經辨證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經方防治常見病和疑難病的研究,《傷寒論》文獻研究。個人專著包括《郝萬山傷寒論講稿》、《傷寒論理論與臨證》(臺灣)、《春季飲食養生》、《傷寒論選讀》、《足部按摩保健法教程》。主編《傷寒論理論與實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規劃教材)、《傷寒論選讀》(本科教材)、《白話傷寒論》、《中醫學問答題題庫•傷寒論分冊》、《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白話解》、《21 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教學輔導叢書•傷寒論》等14部著作,副主編或合編有《實用經方集成》、《傷寒論校注》、《傷寒論講解》、《傷寒論詮解》等16部著作,發表《論傷寒學科的確立及其內涵建設》、《傷寒論用方思路》、《傷寒論字詞訓釋劄記》、《柴桂溫膽定志湯治療精神抑鬱症》、《論少陽腑實證和仲景 用大柴胡湯》等論文 70 餘篇。主講並已出版的VCD或DVD有《郝萬山傷寒論精講》、《亞健康與養生》、《千古中醫故事——張仲景》等。
馮寧漢,教授,1948年出身於一個中醫世家,14歲即跟隨其父行醫,之後浙江中醫學院完成4年學習。馮教授1975-2008年以一直擔任杭州鐵路中心醫院針灸科主任,1998年起任浙江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外籍學生的帶教老師,帶教過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瑞典、瑞士、奧地利、以色列、日本等國家的在華留學生500余人,還對港、澳、台的大學生進行帶教。並多次赴德國、美國作學術交流和講學。2001年成為德國漢諾威阿瑪拉學院針灸老師。1990-1991年期間曾參加援外建設擔任阿曼一間中醫醫院的主管醫師。在近四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他潛心於“九宮針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並應用於臨床診治,收到了滿意的療效。 目前,馮甯漢醫生正在對“九宮針法”如何發揮“治未病”(即預防將會發生的疾病)以及對已經發生但尚未明確病因的疾病在治療上進行提前介入和干預,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從而實現傳統的中醫針灸療法與現代醫學的完美結合,為人類健康服務。
馮教授主攻針灸,擅長九宮針法。主治內科雜病。例如:咳嗽、哮喘、胃痛、呃逆、腰痛、遺精、失眠、心悸、中風後遺、癖症、頭痛、眩暈等。
全國執照中醫師,耳醫學專家
黃麗春教授從事耳穴專業40年來,已在耳醫學界作出卓越成績,並享有盛名。現任美國中西醫結合自然醫學院教授,美國大西洋中醫學院教授,並擔任美國Florida College of Oriental Medicine的教授, 博士生導師,全美中醫公會學術部顧問。黃麗春教授曾經在1992年為義大利總統安德利奧蒂用耳穴診斷出其長達12年的頭痛乃因頸椎第三、四節增生壓迫所引起,在其耳穴貼壓一分鐘後解除其長達12年來的頭痛,因而獲頒特殊榮譽獎章。在1993年至1994年期間中央軍委派遣黃教授率領軍醫代表團到古巴講學,由於講學成績卓著,1994年2月14日受到古巴最高總司令菲德爾·卡斯特羅的接見,並授予國家戰鬥友誼勛章和証書。在1999年,於全美中醫公會學術交流大會上發表了新耳背穴位圖,並提出耳背穴用於診斷及治療運動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有特定的療效。在2002年11月,於波多黎各召開的第四屆世界西醫耳醫學大會,經過大會評比,決定頒給黃麗春教授世界第一名(終身研究成就獎)。在2004年,美國CBS電視台報導黃麗春醫師成功治療腦瘤引起的失明,在耳穴治療10分鐘後,患者可以看到書上的文字。黃氏耳醫學不但在『耳穴診斷治療』上形成一門獨立理論,更將『耳穴診斷』法廣泛運用於臨床。黃麗春教授在耳穴診斷治療的傑出貢獻是多方面的,在耳穴的基礎研究上,對耳穴的特性和分佈規律進行研究;在耳穴診斷運用方面,提出綜合系列診斷法,包括視、觸、測聽、點壓、線行劃動、辨証等,將耳穴診斷從定位診斷提高到定性診斷,定量診斷及鑒別診斷;在治療的手法上,提出指功發熱法,放血的搖、揉、推、拉、拽的手法,特別對痛症和痺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並且在耳朵上提出十四個解剖系統,不但找到了耳穴的精髓,而且精簡了耳穴探測路線的診斷方法。黃麗春教授的著作共有22本,發行各種不同語言的版本,包含中文、英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使耳醫學得以在全世界推廣。
楊教授於六十年代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在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任主治醫師,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多年。於 1987年受邀赴美。楊教授為美國執照針灸師。他同時具有加州針灸師執照和全美針灸師執照(NCCAOM)。並任中醫藥大學教授。他曾多年擔任大華府地區中醫學會理事。楊教授積累了40年豐富的的臨床經驗。在他的中醫針灸實踐中,他結合了自己堅實的西醫基礎以及廣泛的中醫知識和經驗,成功地治療了許多疑難病例。楊教授曾在賓州匹茲堡市成功地創建了第一家中醫針灸中心。以其顯著的療效深受患者讚譽,並受到當地知名報刊雜誌多次採訪與報導。楊教授主攻帕金森氏病,中風後遺症等神經系統疾病;兼治運動損傷以及各種疑難雜症。
Expert Practitioners and Exceptional Teachers
Five Branches faculty members are influential scholars in the TCM profession and skilled medical practitioners, who are able to convey complex issues clearly and memorably. They embrace a progressive and creative approach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authentic TCM knowledge as it applies to practice in a modern healthcare environment.
The shared experience of clinical training fosters especially meaningful connections between you and your teachers. Learn more about the Five Branches Faculty, and browse the DTCM/MTCM Faculty Directory.